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60篇
  免费   5926篇
  国内免费   3347篇
耳鼻咽喉   508篇
儿科学   865篇
妇产科学   1004篇
基础医学   6929篇
口腔科学   1077篇
临床医学   6866篇
内科学   9381篇
皮肤病学   727篇
神经病学   2830篇
特种医学   25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7222篇
综合类   9019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3775篇
眼科学   1468篇
药学   6446篇
  51篇
中国医学   3059篇
肿瘤学   483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1197篇
  2021年   2492篇
  2020年   2045篇
  2019年   1879篇
  2018年   2019篇
  2017年   1802篇
  2016年   1790篇
  2015年   2486篇
  2014年   3149篇
  2013年   3169篇
  2012年   4448篇
  2011年   4722篇
  2010年   3064篇
  2009年   2511篇
  2008年   3361篇
  2007年   3448篇
  2006年   3171篇
  2005年   2967篇
  2004年   2390篇
  2003年   2209篇
  2002年   1997篇
  2001年   1661篇
  2000年   1590篇
  1999年   1427篇
  1998年   756篇
  1997年   755篇
  1996年   614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510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50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52篇
  1986年   202篇
  1985年   160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37篇
  1974年   36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题开展系统的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相关文献,并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099篇文献,通过CiteSpace共现分析找到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研究的高产机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以及高频关键词。研究发现各个研究者及机构缺乏沟通合作,研究热点主题有体质研究、治未病、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知识图谱揭示了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Apelin-13 is a novel endogenous ligand for an angiotensin-like orpha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and it may be neuroprotective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s of apelin-13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pelin-13 on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in models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pelin-13(50 μg/kg)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ventricle as a treatment. In addition, an SH-SY5 Y cel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with cells first cultured in sugar-free medium with 95% N2 and 5% CO2 for 4 hours and then cultured in a normal environment with sugar-containing medium for 5 hours. This SH-SY5 Y cell model was treated with 10–7 M apelin-13 for 5 hours. Results showed that apelin-13 protected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pelin-13 treatment alleviated neuronal apoptosis by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Bcl-2/Bax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cleaved caspase-3 expression. In addition, apelin-13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xcessive autophagy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LC3 B, p62, and Beclin1.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 K)/Ak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pathway was markedly increased. Both LY294002(20 μM) and rapamycin(500 nM), which are inhibitors of the PI3 K/Akt/mTOR pathway,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caused by apelin-13. I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Bcl-2 upregulation and mTOR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lead to the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and excessive autophagy. These effects are involved in apelin-13-induced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al and Welfare Committee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approval No. 2018-JS-001) in February 20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为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和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分别评估医学生的共情和人格特质。结果  共发放问卷2 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8份,有效率为96.93%。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均值为(103.24±14.35)。共情能力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4~0.406, P<0.01),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5, P<0.01)。分层回归结果表明:“共情重要性”和“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人格因素占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6.2%(P<0.01)。结论  我国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低于国外医学生,重视人格特质的塑造有助于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几年,"劳务派遣"成了医疗机构终末消毒、保洁、垃圾回收等工作新的用工形式。由于多数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不清楚对劳务派遣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至于劳务派遣工在劳动过程中应享有的劳动保护权益未获得切实保障。本文就某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劳务派遣保洁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案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